太.彼得的出场结构

在牧之滨 https://bin.zaimu.de/post/20230714

在马太福音中, 提到彼得的经文很多,一些地方仅是提到, 彼得并没有发言. 彼得的有台词的出场似乎遵循一定的结构:

a. 14 五饼二鱼-在海面上行走b. 15 彼得请教洗手的比喻. 遗传与诫命. 入口的不能污秽人,出口的乃能污秽人c. 16 认耶稣为基督.d. 17 登山变像e. 17 纳丁税f1. 18 请教饶恕弟兄几次. 诫命f2. 19 财主问永生. 诫命. 彼得请教撇下所有得着什么.g. 26 最后的晚餐-三次不认主

对称性:

  • a. g. 都有宴席的背景. 彼得都先表现出了一定的信心, 后又经历了失败.
  • b. f. 都是围绕诫命展开的, 都有彼得请教主问题.
  • c.认耶稣为基督时彼得说主耶稣是神的儿子 e.而纳丁税时主说儿子是免税的. 前者彼得被责备只体贴人的意思, 后者主为了不绊倒他们而交税.

c. 中彼得/教会被赐予天国的钥匙, 捆绑与释放的权柄. e. 中讲了主及彼得不纳丁税的权柄, 及向鱼收取奉献的权柄. 和合本翻译为钓鱼, 原文其实是投个钩子(没说挂饵).

为什么要关注对称性呢? 这好比对联, 如果孤立的看上联或者下联, 可能平平无奇, 要放在一起对照着看才能知其妙处. 比如c. 强调了不应 “体贴人的意思”, 而e.则是特意体贴了人的意思. 其区别在于前者是使命, 后者是权柄. 主为了照顾人有时会放弃自己的权柄, 但主不会放弃自己的使命. 这两者要合起来看才不会走偏.

b. 讲的是摩西律法, f. 则对摩西律法加以延伸, 体现了新约特质. b. 对法利赛人是严厉的, f. 对弟兄则有较多的宽容.

a-d 似乎旧约背景更浓一些, 多有提到施洗约翰, d-g 则有相对更多的新约特质.

这三对分别对应着约柜的三样事物:

  • a. g. 宴席. 圣礼. 吗哪
  • b. f. 诫命. 话语. 约版
  • c. e. 权柄. 管教. 杖

d. 登山变像中, 摩西与以利亚成为了二基路伯, 主与他们说话, 后有光明的云彩遮盖他们, 有声音从云彩里出来. 他们谈论的是主受难的事, 主的代赎遮盖了我们的罪, 使我们逃离审判. 彼得大体对应着摩西, 或大祭司.

五饼二鱼与圣餐

a. 的背景是五饼二鱼, g. 是最后的晚餐及设立圣餐. 两者都发生于夜晚, 都有主耶稣擘饼祝谢的环节, 主也都离开门徒独自祷告. 前者可以看为是后者的豫表, 为我们理解圣餐提供了更多素材.

圣餐常常被认为与逾越节有关, 甚至被认为是逾越节宴席的替代品. 在本文看来, 两者并没有太多关系. 主耶稣在逾越节设立圣餐, 并不表示两者相关, 主不过是在其最后的晚餐设立了圣餐.

五饼二鱼不是圣餐, 但具有圣餐的一些要素. 值得强调的是:

1, 并不是象征性的一小粒食物, 而是真的可以吃饱的食物, 而且绰绰有余.

2, 人们是坐着领受食物的. 主邀请其宾客与其坐席, 这个 “坐” 是构成要素之一, 具有神学意义.

五饼二鱼的背景是施洗约翰的死. 他因指出希律的乱伦而被下狱, 希律因怕百姓而不敢杀他, 希罗底唆使女儿献舞, 希律因对女儿的誓言而不得不斩了约翰, 约翰的门徒把尸首领去埋葬. 施洗约翰的死可以看为是主耶稣受难的豫表. 主耶稣因指出祭司长文士等的罪而被捉拿, 他们惧怕百姓闹事, 比拉多及其妻子想释放基督, 但犹太人以忠于凯撒为理由强迫比拉多答应自己所求, 基督的门徒把尸体领去安葬.

施洗约翰是旷野的先知, 他吃的是蝗虫(外邦)野蜜(以色列). 五饼二鱼同样是在旷野, 可以看为是施洗约翰的遗产. 圣餐却是在房子里, 而且是楼上. 这两者的区别类似于旷野的吗哪与迦南地的出产, 或者摩西的会幕与所罗门的圣殿.

蝗虫野蜜象征着外邦军兵的入侵及田地荒芜, 审判的味道很重. 饼与鱼则是通常的食物, 赐福的成分更多一些. 饼与杯添加了跟随主及得胜的成分.

饼与杯是分别祝谢的, 是吃完饭后才分的杯. 饼与鱼则基本是同时祝谢的(约翰福音有所不同), 分给众人的时候或有先后, 但人们是拿到后一起吃的, 并不是吃完饼再吃鱼. 这些细节是具有神学含义的.

饼与鱼强调的是以色列(饼)与外邦(鱼)的合一, 因此是放一起吃的; 饼与杯的分开则是强调了身体与血的分离, 也即死亡. 同时, 饼是早上的食物, 杯是晚上的食物, 这两者在圣经中有神学上的先后顺序. 另一方面, 主耶稣给予了两者不同的意义: 饼是主所舍的身体, 杯是立约之血, 使罪得赦. 因此, 新约的标志并不是饼, 而是杯.

鱼并不是杯的对应物, 饼(以色列)与鱼(外邦)共同对应着圣餐中的饼. 圣餐中的饼是主的身体, 而主的身体是同时包含以色列与外邦的, 更准确的说, 并不再有以色列与外邦之分, 所以圣餐中的饼本身就有合一的含义. 而杯则是一新加入的事物, 是上帝第一次在圣礼中把酒赐给门徒, 在此之前的旧约仪式中酒都是上帝独享的, 门徒并没有资格坐下与主一同饮酒.

饼与杯的分开代表着死亡, 两者在门徒体内的重新结合意味着复活.

或许擘饼象征着破碎与死亡, 但这也是款待客人的动作.

彼得的失败

a. g.
彼得下船在水面走 彼得远远的跟着耶稣
见风甚大, 就害怕, 将沉 彼得众人面前否认主
主伸手拉住彼得 主为彼得祈求, 叫他不至于失了信心.
以为主是鬼怪 以为是魂 (路24:37)
风止 地震
到了对岸, 摸衣裳穗子得好 复活升天, 彼得影子医病

[太 14:32]他们上了船,风就住了。
[太 14:33]在船上的人都拜他,说:你真是神的儿子了。

[太 27:54]百夫长和一同看守耶稣的人看见地震并所经历的事,就极其害怕,说:这真是神的儿子了!

在海上这段对应着主的受难, 海上的风浪或许象征着敌对势力. 主平静风浪, 战胜死亡.

上述结构中, 除了f2, 彼得似乎都出了一点问题:

a. 14 小信, 差点掉水里b. 15 不明白比喻的意思, 被主责备c. 16 不想让主去耶路撒冷d. 17 想给摩西与以利亚都搭棚子e. 17 忘了主做为儿子不应纳税f1. 18 想对饶恕弟兄限定次数f2. 19 似乎与其他门徒一样也对主的话吃惊, 但此处并不明显g. 26 三次不认主

十二使徒中彼得无疑是最突出的存在, 福音书着笔甚多. 彼得也有多次看似负面的言行, 常被认为是使徒中较差的一位. 这两方面其实是有冲突的, 福音书为什么要关注一个较差的使徒呢?

其实, 彼得是有许多优点的:

a. 彼得是唯一下船走向主耶稣的门徒.b. 不明白就问, 对属天的事上心.c. 彼得是第一个明确承认基督是神的儿子的门徒.d. 彼得为主得荣耀而由衷的感动.e. 似乎被外界公认为是主的首徒.f. 彼得愿意饶恕弟兄至少七次, 并抛弃所有的跟随了主.g. 有同死的心志, 醒悟后痛哭.

彼得在水面上害怕了, 但其他人却根本不敢下船. 彼得有不明白的事去请教主, 并不是只有彼得不明白, 而是其他人更不明白. 在祭司院子里彼得三次不认主, 但其他门徒早都跑了, 院子都没进. 或许他有种种缺点, 但与其他使徒相比, 他是杰出的.

[路 22:31]主又说:西门!西门!撒但想要得着你们,好筛你们象筛麦子一样;
[路 22:32]但我已经为你祈求,叫你不至于失了信心,你回头以后,要坚固你的弟兄。

路加里主对彼得做了特别的保守, 好使其能坚固其他弟兄. 换言之, 彼得比其他弟兄更有信心. 其实当时门徒都四散了, 彼得却跟随去了看守主耶稣的院子, 这本身已经很不错了. 有人会说不是还有另一个弟兄也在院子里吗? 那个与祭司是熟人, 相对安全, 而且也没有人指认他是同党, 他并没有经历彼得那样的考验.

有人会说保罗比彼得强啊. 不要忘了保罗起先是抓捕杀害门徒的, 彼得再不好也没有杀害门徒.

可以说, 彼得是十二使徒中较好的那个, 承担了相对较重的担子与圣经作用. 并非彼得很差, 而是即便强如彼得也是不够的. 圣灵尚未赐下, 门徒还没有得着能力. 或许这代表着亚当/肉体的软弱, 这不是彼得独有的问题.

其实, 彼得与雅各十二儿子中的犹大有些相似: 他曾经有过错, 但幡然醒悟, 后成长为了弟兄中的领袖. 他们都得到了赐福.

主头一个拣选的就是彼得, 愿意重用他, 愿意他与自己同工. 几乎所有重大事件中都有彼得的参与.

在圣经中有几个著名的传承关系: 摩西-约书亚, 以利亚-以利沙, 大卫-所罗门, 施洗约翰-主耶稣. 这是典型的头-身体关系. 主耶稣与彼得的关系也是类似的.

因此, 我们不应把彼得做为一个好榜样或坏榜样来理解, 而应从彼得在圣经历史及结构中的位置来理解. 这些并不是彼得的传记, 而是圣经的整体叙事的一部分, 是为主旨服务的.


彼得的七神迹